资产支持证券一般发行多少年?
资产支持证券是一种债券性质的金融工具,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将预期能够产生现金流的资产进行组合,并以其现金流作为支持发行。资产证券化最早起源于1970年美国政府国民抵押协会担保发行的以抵押贷款组合为基础资产的抵押支持证券。在中国,资产支持证券的发展相对较新,最早可以追溯到2016年,第一家发行机构为招商银行,发行总额为2.33亿元。以下是更详细的介绍:
1. 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和特点
资产证券化是指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它可以将原本难以流动的资产转化为可流动的证券,并通过公开市场进行交易。资产证券化的特点包括风险分散、费用低廉、灵活性高等。
2.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
资产证券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起初主要用于房地产和汽车金融领域。随着金融创新和监管的推动,资产证券化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如消费信贷、商业银行信贷等。在中国,资产证券化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推广。
3. 资产证券化的发行情况
根据统计数据,2022年国内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数量和金额均有所下降。共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1717单,发行总规模为19905.0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1.20%和...。其中,银行间和交易所资产支持证券以及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的发行量环比和同比均有所增长。
4. 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的历史情况
根据Choice数据统计,2014-2021年我国资产支持证券市场债券发行数量逐年增加,共发行债券21485只,发行总额近12.15万亿元。这显示出资产支持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扩大。
5. 资产支持证券的具体案例
以大华集团商业物业资产支持证券为例,该证券是内资民营房企首次发行的CMBS产品,发行规模为16.03亿元,优先级票面利率为4.80%。这个案例反映了资产支持证券市场的创新和新的发展机会。
资产支持证券是一种债券性质的金融工具,通过将预期能够产生现金流的资产进行组合,并以其现金流作为支持发行。它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但在中国的发展相对较新。我国资产支持证券市场发行数量和金额呈逐年增长趋势,显示出其不断发展和扩大的潜力。通过资产支持证券,投资者可以获得更多元化的投资机会,而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也为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融资渠道。